【何不食肉糜】
“何不食肉糜”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。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。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。出自原文“何不食肉糜?”其蒙蔽皆此类也。
有一年发生饥荒,百姓没有粮食吃,只有挖草根,食观音土,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。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,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,大为不解。“善良”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,经过苦思冥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“解决方案”曰:“百姓无粟米充饥,何不食肉糜?”(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,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?)
【原文】
帝尝在华林园,闻虾蟆声,谓左右曰:“此鸣者为官乎,私乎?”或对曰:“在官地为官,在私地为私。”及天下荒乱,百姓饿死,帝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其蒙蔽皆此类也。
——出自司马衷《晋书·惠帝纪》
据《晋书·帝纪第四》的记载:公元297年,西北的战乱至此已经持续了三年;而连续了七年,每年都会降下的天灾此时依旧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,到了五月份,鲁国居然还下起了冰雹;七月份,雍州和梁州又发生了瘟疫,同时天又大旱,还伴随有严重的霜冻,秋粮颗粒无收。
于是乎,“关中饥,米斛万钱。诏骨肉相卖者不禁。”
先秦以及两汉的史书中,人相食的记载早已比比皆是。
早在《汉书·食货记》中就有类似记载:“汉兴,接秦之敝,诸侯并起,民失作业而大饥馑。凡米石五千,人相食,死者过半。高祖乃令民得卖子,就食蜀、汉。”
【点评】
晋惠帝在后世的印象中一直都是公认的“白痴皇帝",尤其是他这句“何不食肉糜?”便是最为重要的证据之一。中国出过五百多个皇上,不知道真正够格做一国之君的有几成?这位仁兄真是不够格君主的佼佼者。
这种“何不食肉糜”情结贯穿了中国的历史,一直到现在也屡见不鲜,从企业中出来的人大概或多或少都见过这种事,侃侃而谈的海外学者,无所不知的咨询顾问等,不调查而发言,上演“何不食肉糜”短剧的还真大有人在。
感谢关注,感激阅读,欢迎参评。(本文属头条独家发表,不得转载!)
上一篇
金朝女真和大清女真一样吗
下一篇
巨齿鲨和沧龙到底谁更强